English

华中科大并校·融合·发展

2000-10-25 来源:光明日报 焦 新 我有话说

5月26日,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武汉科技职工大学合并组建了华中科技大学。并校后,学校狠抓团结、融合、统一,锐意改革创新,加快学校建设与发展。四个月来成绩斐然。

并校之初,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党委抓的第一件事是统一思想,以国家的大政方针为指导,学校的发展为根本,强调尽快实现实质性融合。通过学习和讨论,干部和群众认识到,并校不是原来四所学校的机构和人员的简单拼凑,而是学科的深度融合,资源的重组与优化配置,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与组合,要把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放到学校发展的大道理下来考虑,从而使他们积极理解、支持改革,步调一致,坚决执行改革方案,努力投身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在此基础上,学校明确提出并大力推进学校的实质性融合,表现为“四个融合”和“五个统一”。“四个融合”即学科的融合、教职工队伍的融合、办学资源的融合、校园精神的融合,核心是学科的融合。“五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政策、统一财务、统一规划,核心是统一领导。

校党委努力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党委常委12人,来自五个不同的学校,合并后立即召开了第一次常委会,第一件事就是讲团结。校党委一班人坚持五湖四海,高举团结的大旗,特别是在重大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迅速组建成为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核心,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合并工作实施坚强的领导。

同时,党委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及时向干部、群众传达、解释学校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为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并校后,学校很快成立了校务委员会,制定了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中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规定;在并校二十天后,同济医学院顺利挂牌并组成领导班子,成立了东校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东湖校区管委会。通过校内外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研讨,制定了体制改革调整方案和中层干部招聘工作实施细则等,为下一步的实质性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校利用暑假时间,完成了机关体制改革,主要是两大任务,一是校部和校区机关机构设置、岗位设定和人员的竞聘上岗。二是管理人员实施职员制改革试点。这两大改革任务同步交叉进行,目的是建立起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推动原四校的深度融合。

学校在改革中,始终贯彻了“三个坚持”的基本指导思想。第一,坚持依法治校的原则,明确学校基本管理准则。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由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华中科技大学是对外唯一的法人实体,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实现了“五个统一”中的统一领导。第二,坚持精简高校的原则,确定各级机构,设定相应的岗位职数。校、院机构设置不搞上下对口,严格控制机构数和领导职数,不搞“先加后减”,强调一步到位。第三,坚持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科学定位学校、学院、校区的职责和权限。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按照强化学校的统一领导和学院管理职能的原则,大部分管理职能由学校部门和学院行使。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相应的学校派出管理机构,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主校区由校部直接管理;同济医学院由于与主校区相距较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东校区和东湖校区采用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绝大部分管理职能由学校直接对院(系)实施,尽量减少中间管理层次,保证院(系)有较充分的自主权。

作为教育部实行教育职员制试点单位,在进行复杂的机构改革的同时,大胆实施酝酿已久的职员制改革,对中层干部和各级职员全部实行竞争上岗。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有职员级别,在管理人员中设领导岗位,领导岗位与职员级别不一一对应,职员将执行职员的职务工资和岗位目标管理津贴,担任领导职务的职员按领导岗位职责和责任大小实行领导职务津贴。

为加快统一融合的步伐,学校打破常规,仅仅用暑假一个月时间,将机构与职员制两大改革同步叠加进行,时间短,难度大,但学校整体规划,精心组织,改革平稳顺利,达到了预期效果。从有形的效果来看,全校原有管理干部1572人,改革后精简了41%;校机关原有处级干部177人,改革后上岗128人,精简49人。

现在,学校已形成了学科和院系调整的基本思路,以新校大的学科格局为依托,支撑一些学科的发展。并校后不久,原城建学院的城市规划本科专业接受了教育部的专家评估,获得了较高的评价。专家们在评估时认为,城市规划专业依托华中科技大学这样一所大校的实力背景,师生员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一定能够发展得更快更好。这在学科点的申报、建设和评估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学校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完成了原城建学院与原华中理工大学的学科全面合并,尤其是土木、建筑、环境相关学科进行了实质性融合,成立了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环境科学与技术学院,并完成了部分学科的调整和归并。

原同济医科大学和原华中理工大学生命学院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多次主动召开“学科发展研讨会”,探索学科的交叉、融合,创造新的学科生长点。生命、材料、医学等学科领域的专家们在一起,共同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思想,例如,他们提出的“纳米中药”的构想,就是在跨学科高技术领域的一个重大创新思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